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黎平“侗人文库”弘扬非遗文化

时间:2022-10-20 12:25:26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6889   

李平董图书馆传承非遗文化

最近几天,侗族图书馆揭牌仪式在黎平县举行,这标志着黎平县侗族文化研究,传承和推广工作迈出了崭新的步伐,也为黎平县深化侗族大歌等非遗文化研究开启了新篇章。

侗族人民图书馆由侗族人民文化有限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建设,2021年12月竣工位于黎平县天溪湾,是非营利性民间侗族文化研究服务场所目前,图书馆主要收藏与侗族文化研究相关的珍贵资料,其中与侗族文化相关的图书约2000册,与其他少数民族相关的图书1000余册资料类型包括书籍,民间手写资料,录音录像,照片,文章等它是研究侗族文化的资料宝库

1986年10月,《宋东》惊艳亮相法国巴黎秋季艺术节,2006年5月,宋东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宋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默默无闻到进入人们的视野,宋东不仅有着侗族同胞的文化自信和坚守,还有一大批默默无闻的侗族人,他们长期致力于侗族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邓1943年出生于黎平县盐东镇竹坪村的一个侗族农民家庭他从小就深受侗族人民的影响,对侗族文化充满了感情1991年,他在北京工作时,得知宋东等民族文化的保护处境艰难,难以传承,甚至有失传的危险,非常担心之后通过网络发表《拯救大宋》一文,向社会呼吁,引起了全国董学界的共鸣2002年后,在邓的多次呼吁和多方努力下,黎平县中小学开始组建"侗族大歌"团队,培养侗族文化人才2003年,黎平县启动了侗族大歌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工程,启动了侗族大歌非遗申报工作邓还集资20多万元,在黎平县盐东镇盐东村泗洲寨创建了侗族文化家园,对侗族文化进行了保护和传承...直到《侗族大歌》申遗成功

历史上,侗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而是依靠口口相传,或者用汉字书写和记录自己的民族文化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有关侗族文化的资料大多散落在民间,或掌握在少数记录者手中同时,一些专家学者收集的大部分侗族文化资料或创作,研究成果没有得到有效保存,成果难以共享和传播为此,邓毅然放弃在京生活,回到家乡黎平,筹建侗人图书馆,收藏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国内外侗学学者的著作,侗学书籍及相关研究资料,为热爱侗文化的侗人和研究学者提供了坚实的支持,为保护,研究,传承和发展侗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侗族图书馆揭牌后,黎平将进一步发挥侗族文化助力优质文化发展的平台作用,积极用好与佛山,广州的对口帮扶机制,依托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大力推动当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