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大山深处的绿色丰碑

时间:2022-07-23 16:08:57 来源:人民网  阅读量:16564   

福建水域辽阔,武夷苍翠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杉木第4代种子园,南京林业大学的杉木育种科研人员正忙着与林场工人嫁接杉木这个夏天对他们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林楠与福建杉木育种长期合作项目于2016年完成了第三代遗传改良,启动了以速生,优质,抗逆性为主要目标的第四代杉木遗传改良研究现在,我们正在建设全国第一个杉木第四代育种实验种子园,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杉木第四代种子园南京林业大学杉木育种专家史继森说

杉木是世界上人工栽培历史最长,面积最广的针叶林它一直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杉木林面积和立木材积居我国人工林树种之首,约20%的人工林面积提供了人工林生产的约25%的木材,为国家木材供应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不知名的国有林场地处深山,常见的杉木树种散落在闽北因为一个科研团队60多年的持续奋斗,成就了一个坚守初心,做科研报国的绿色故事一座绿色的纪念碑矗立在群山深处

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林木种业。

20世纪50年代,一场向荒山野岭宣战和绿化祖国的战役打响,急需一批综合性国有实验示范林场来探路1955年,福建省林业厅经过实地勘察和多方比较,最终决定选择顺昌县洋口镇道坪村作为闽北综合国营林场的厂址从此,第一代洋口林场人怀着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的初心,从零开始,割草炼山,整地造林

林场种植的主要树种是杉木,杉木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重要针叶用材树种沿袭林农播种育苗的粗放造林方式,林场职工发现,他们用激情营造的一些树林,生长非常缓慢,当地方言称之为小老树森林实践让他们认识到,好的森林要靠种好苗!培育杉木良种良苗,培育速生,优质,高产的好林,成了他们最迫切的期待

此时,围绕新中国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绿化祖国的目标,全国迅速行动起来林木遗传育种学教授叶培忠作为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的奠基人,也在思考林木育种如何服务于绿化祖国的伟大工程和基层林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对我国南方山区广泛栽培的杉木进行育种,建立种子园育种研究项目,已成为他所在团队的首选研究目标

种子园是以生产具有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的种子为目的的特殊人工林早在19世纪80年代的欧洲,就有创建克隆种子园的记录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没有真正现代化的种子园

1954年,叶培中在参加学校组织的福建森林调查时,意外地发现这里的杉木与其他树木相比,有40%的生长优势可是,当地粗放的造林模式导致杉木林质量低,生长慢因此,他提出培养林木育种人才队伍,运用现代遗传理论对杉木生长进行遗传改良,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良种杉木生产种子园,实现全国杉木林速生丰产,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建设

1959年,南京林学院开办了全国第一个林木遗传育种研究生班,叶培中任老师这一年,24岁的陈考上了林木遗传育种研究生班,成了叶培中的助教师生们通过查找书籍文献,了解不同地方杉木品种的生长情况,以及各杉木产区的温度,湿度,土壤等自然条件,全面掌握杉木选种育种的理论基础之后,他们到湖南,江西,广西,四川,福建等地的杉木中部产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获得了杉木自然变异规律的第一手资料

在一次次的实地考察中,林楠人务实,求实的科研态度与洋口林场科技兴林的迫切需求不谋而合1961年,一份在杉木育种方面开展长期科研合作的协议,展开了一幅持续很久的校地科研合作画卷

从1966年双方合作建设第一个杉木无性系种子园,开始中国杉木第四代改良,再到洋口林场建立第一个杉木第四代科研种子园,中国进入了世界上率先开展林木第四代育种的先进国家行列,创造了杉木看中国,杉木看洋口的林木种业发展科研奇迹。

只有接班人才能接班人有林

一个饱经风霜的军用水壶,一个白色的帆布工具包,一个字迹工整的记录本,陈列在杨林精神展厅的显眼位置这些物品被杨林人称为三宝而这三宝正是南林学院陈老师的标准

为了从近万株野生杉木中选出优良的母树,陈披着麻纤维,戴着帽子,闯入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翻山越岭,走在发现野生动物的山路上为了高质量地授粉,他经常爬到一棵十几二十米高的冷杉树上收集穗状花序

他虽然又小又瘦,但身手敏捷,拎起50多斤重的尖刺,走上山路也要平几十年过去了,林场老职工李守茂还依稀记得陈悦当年踩解放鞋,穿粗布,手拿地图,徒手爬树的武当岁月李守茂还记得他的叮嘱:一定要在符合标准的树上摘球果和穗,一定要做好标记

种庄稼从来不是错,种树从来不是错林业育种周期很长搞林木育种科研,要用可靠的多地点,长时间的试验数据说话陈武曾说以陈在洋口首先建立的一片40亩试验林为例,选料子代200多株,近万株,连续25年观察分析数十万个数据,仅选出优良的第一代杉木品种25个,平均材积生长量增长25%以上

正是这种耐得住寂寞的对科研的执着追求,使得林楠与福建在杉木育种方面的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在白鹿坪建了一个杉木优树采集区,建立中国第一个正式的杉木初级无性系种子园,建立了第一个杉木子代试验林陈用30年时间建成了全国第一个高产杉木育种种子园,并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消除了社会对杉木育种的种种疑虑扎实的实验数据不仅证明了杉木选育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可行性,而且为推动我国林木育种的发展提供了里程碑式的重要参考

1980年12月,林业部科技司组织80多名经营管理和林木育种专家代表参加了在洋口林场举行的第一次杉木育种成果鉴定会专家组一致通过了成果鉴定,给予林楠福建合作林木育种成果居全国首位的评价1982年,国家林业局正式将闽合作第一代种子园生产的25个良种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并在陈的带领下,在我国南方栽培杉木的14个省区广泛推广应用

1984年12月,身患肝癌晚期的陈带着他的团队到福建安排下一个春季杉木育种计划,随后又到贵州,湖南,江西推广杉木良种,除夕返回。

回忆起与老师并肩作战的最后日子,学生兼助教史继森被他非凡的毅力深深打动腊月里,也许是太疼了,汗水湿透了他的裙子每次提起老师,史继森都会忍不住落泪老师紧紧握着我的手,无言以对但我知道,他放不下辛苦的杉木育种事业1985年1月,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按照他的遗愿,亲戚和队员们把他的部分骨灰放在林场门口的小山上,永远看着这片杉木林

从此,师承的未竟事业就落到了时年33岁的史继森身上当时史继森已经被学校派出去英国深造,但他最终选择留在国内继续从事杉木育种工作

早期国家木材资源匮乏,增产势在必行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优化木材品质是大势所趋从陈手中接过接力棒后,史继森开始思考杉木种业的创新方向陈首创的第一代杉木遗传改良育种,解决了杉木产量育种的难题伴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第二代杉木育种要克服木材产量和质量同时提高的问题

史继森带领团队立足洋口林场,继续探索杉木生长与材性性状联合遗传改良的理论和方法他几乎以农场为家,与洋口林场的技术人员和职工打成一片,不断开展杉木育种资源挖掘和技术创新最长的一年,我在林场连续工作了11个月,连我的孩子见到他都不认识他,他因为带队进山开展养殖工作,遭遇突发山洪,交通通讯中断,被困山中30多天他终于被救了出来,他拔掉了地里开花的萝卜来充饥

大山深处,科研生活艰难困苦但对于史继森的团队来说,这片郁郁葱葱的杉木林似乎有一种魔力陈锦辉,郑仁华,边黎明等新一代杉木育种家肩负着林木遗传育种的使命,在大山深处绽放着青春的力量看到自己的弟子一个个成长起来,年事已高的石继森很欣慰:有源源不断的接班人,才有生生不息的森林

给我一个牢房,给你一片森林。

传统育种技术在我国林木种子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是,许多传统技术难以培育的重要用材树种和珍贵树种最终都以一粒种子培育一株幼苗的低效模式告终通过科技创新,创新林木种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体系,发展现代林木种业,是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团队解决林木种业发展瓶颈问题的又一重要贡献

1989年6月,斯蒂芬森被邀请到奥本大学细胞科学研究中心学习生物技术这次培训经历使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外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可能对林木育种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回国后,他迅速带领团队系统分析国内外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试图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寻找更高效的林木种子育种新方法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过程中,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知识背景和国际上关于动物‘干细胞’发育‘命运’调控的理论给了我们启示和启发史继森说根据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植物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在合适的人工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的体细胞胚并再生为植株的潜在能力,而不需要有性生殖

对植物细胞全能性和体细胞发育可逆调控的理解,让史继森和他的团队兴奋不已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森林细胞工程技术将是加速林木良种繁育和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史继森创新性地提出了给我一个细胞,还你一片森林的大胆设想,率先开展了以杂交鹅掌楸为主导树种的细胞工程育苗

一切都有回报经过6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持续攻关,团队不断总结,改进,优化工艺路线,终于取得突破

后来,团队先后攻克了杉木,马尾松,杂交松,福建柏,枫香,福建樱花,七叶树等重要用材和观赏树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高效植株再生技术体系,获得了20多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经过多年在多家企业的小试和中试实验,形成了成熟的林木良种细胞工程育种工业化生产技术体系与传统育种相比,育种效率提高了近100倍

林与福建合作60多年,在杉木多代遗传改良,细胞工程技术良种高效繁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两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直接推动了我国现代林木种业的发展,给企业和林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目前,在洋口林场杉木良种繁育中心,3000多平方米的无菌培育室里,摆满了6万瓶苗木,茁壮的幼苗带来无限希望在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团队的技术指导下,2009年,洋口林场建成了中国最大的杉木组培苗R&D和生产基地目前已开发出14个具有林场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无性系组培品种,其中杨020,杨061无性系被国家认定为优良林木品种,为在全国杉木产区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杉木遗传改良科研的最终目的是良种的推广和产业化应用,让越来越多的林农成为良种造林的受益者,走出一条绿化社会,造福林农的道路。

43岁的吴金红是顺昌县仁寿镇桂溪村的村民2006年,吴家50多亩林地急需苗木造林经人推荐,吴金红从洋口林场购买了近万株杉木优良种苗如今,我们自己的杉木已经长到十七八米高,比周围的杉木高了七八米,每亩蓄积量相差近三立方米按照现在的木材行情,吴的杉木林每亩能多卖两三千元

60年来,经过四代遗传改良,洋口林场已为社会提供良种杉木种子4.9万公斤,优质杉木苗60多亿株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重庆等15个省区广泛种植,累计造林面积3000多万亩,增加森林蓄积量约1.5亿立方米截至目前,这一由学校与当地政府紧密合作锻造的科技果实,已释放经济价值超千亿元,生态价值不可估量

当前,加快振兴民族种业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基因育种仍大有可为史继森认为如今,南京林业大学杉木育种新一代学术骨干正围绕杉木育种和种业创新目标,与洋口林场等国家和省部级良种基地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他们将在这个种子园里继续努力,让绿荫充满生机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