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追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庄巧生:世纪耕耘麦香华夏

时间:2022-05-12 12:24:04 来源:人民网  阅读量:11681   

农历四月,尚青的麦穗正是北方小麦开花灌浆的关键时刻,但一颗为中国小麦辛勤耕耘了80多年的心却永远停止了跳动。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庄逝世,享年105岁。

自1939年加入育种行业以来,庄在麦田里度过了近百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曲东宇发来慰问电:百年努力,中国昌盛庄家,麦翁永恒!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感叹:这是中国农业科技界的一大损失,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一位老前辈,一位好学者,一位好老师

1916年,庄出生在福建闽侯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勤奋好学,1935年考入南京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课程几近优秀23岁大学毕业后,他先是来到贵州,后辗转多地,又去美国深造,从此开始了与小麦育种的恋情1946年秋,庄被派往北平农业试验田工作,该试验田后来成为华北农业研究所的重要基地此后半个多世纪致力于育种工作

小麦生长有自己的周期用传统方法在野外培育一个新物种往往需要8到10年的时间,但一旦研究失败,十几年的时间可能就白费了可以说投入大,见效慢,过程枯燥,但庄哪里都不去他积极探索和改进育种方法,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间率先主持了国家小麦科研项目他的眼睛总是盯着新中国农业生产的需要几十年来,他根据华北平原的气候特点和生产需要,主持选育了华北187,北京8号,北京10号,康峰2号和康峰8号

算上这些新品种,北京8号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华北平原种植的主要品种之一,年种植面积约2000万亩北京10号在山西,河北大面积种植,以康峰8号为代表,于20世纪80年代在北方冬麦区大面积推广十余年,年种植面积约占该地区小麦面积的40%20年来,指导选育了中麦175,中麦895等10个优质小麦新品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的团队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已累计约4亿亩

成就不仅在麦田,庄勤于总结育种经验,主编或参与专著十余部,为提高我国作物育种理论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帮助金善宝院士完成的《中国小麦科学》是一部集成国内外小麦科学技术新进展的专著,是我国作物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21世纪初,他在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的基础上,主持编写了《中国小麦品种改良与系谱分析》,留下了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小麦育种实践,技术成果和生产发展的历史记录,并附加了《20世纪上半叶小麦改良简史》,这在国内外尚属罕见

庄盛桥晚年在一篇文章中总结说,他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选育优良小麦品种并应用于生产,二是编纂几部与小麦或育种有关的专著,为国家科技事业留下一些历史记载,不多不少。

但在中科院院士谢华安看来,作为一个作物育种家,我知道这些作品和成果来之不易!在年轻一代的眼中,庄有着一言一行的力量20世纪50年代,中科院院士李振声跟随庄来到河北衡水小新集合作社当时,他们住在一个有土墙,土地的狭小茅草房里,在艰苦的条件下,庄每天都要带头把床褥,书本,地面,墙壁打扫得整整齐齐,井井有条他说:一屋不治,天下如何行今天,李振声仍然印象深刻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他经常鼓励身边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加强中外文素养,养成阅读文献的习惯他很热心帮助年轻人修改手稿他审阅的每一篇稿件都会经过精心挑选,做到准确,简洁,有说服力1995年,他向研究所捐赠了10万港元的何李奖在此基础上,在全国16个单位的支持下,于2005年设立了庄小麦奖励基金迄今为止,已授予28名中青年科技人才,促进了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的发展

2018年,年过百岁的庄盛桥正式退休,但他还是放不下麦田。

当他年轻时,一位苏联专家曾告诉他,你应该在麦田里翻滚爬行,并学会与小麦交谈这句肺腑之言深深地印在了庄的心里,成为他从事科学实验的座右铭每年去田里看苗,已经成了庄的生活习惯到了晚年,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自己修行在小麦的关键季节,他去试验田,重点调查有希望用于生产的材料和新品种

他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到现在为止,有很多我想做,应该做,能做的事情,但是我没有做或者做得不好,但是我的年龄不等人你知道吗你知道吗

现在,麦香泽在中国,他的身影终于化作了千层浪的麦香。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