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一出,批判文章瞬间充斥网络。
在众多的评论中,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一些中学老师抱怨A卷作文中可行和有前途的主题过于崇高,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处理起来很难。
其实并不是试题太难,而是我们在常规的语文课上教的不够,学生的收入太浅没能把叶圣陶的教科书不过是个例子落到实处学生只有鱼没有钓
新课改下,高考又回到了能力深度高考讲的是能力,作文考试的核心是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如果老师对逻辑思维知之甚少,概念之间的关系都不清楚,怎么让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考
有能力和有前途不是二元对立,而是递进关系中间有一个有能力,关键在于有是和不是是对立的,做不到就做不到做不到就做不到如果你能做某件事却不去做,你就不会大有作为要么留下遗憾,要么一事无成之所以有所为,是因为在有所为的条件不充分,不具备的情况下,尤其是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做某件事的时候,为了有所为而仍然敢于去做某件事,明知不可能,哪怕是牺牲!无数仁人志士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只有把语文教学的能做做好,学生才能在高考乃至社会考试中大有作为如果教被迫远离课堂,所谓的学成为主角,那么以应对能力为核心的高考必然落得一地鸡毛我所说的教,是指教学生学会学,学会阅读,学会做事,学会写文章
例如,我们正在教授王安石宝蟾之行的课文如果能够用逻辑思维去解读,学习文中的逻辑思维,那么在处理今年A卷作文题时,将会直接关系到考题
我们在读王安石游记的时候,要学会深思,学习王安石清晰的逻辑思维王安石游览宝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推理:如果你离得近,游客就会多,风险远了,人就少了伟大的,奇特的,不寻常的世界观往往存在于危险之中因此,如果你想观察那奇异壮丽的景色,除非你有意愿,否则你是无法去那里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升华了我们的推理:容易就是人多,难就是人少所以,想承担天下大业的人,除非有意志,否则是来不了的
王安石深刻反思与人同游,中途折回而悔之:实力足以使人耻笑你,你却悔己,尽力而为却不能来的人,可以无怨无悔我们也升华到这一点:那些面对自己该做的和能做的,能做的不做,后悔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没有实现也不后悔由此可以得到王安石在这篇游记中所隐含的三为一哲学,即量力而行,绝不让自己苦不堪言
读完课文,要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旨是做,老师要教学生总结新的思路——做自己能做的事,不要等到事后才慨叹有能力就是值得做和有能力有前途就是有希望,也就是有前途
如果让学生接受这种语文逻辑思维教育,让他们能够总结道理,理解词语的定义和解释,他们遇到类似的全国A题会有多难从做到有为,关键在于做提炼出这样的观点难道不深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