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校 >

百色学院:构筑红色文化育人高地 传承红色基因

时间:2022-04-15 17:02:00 来源:网络  阅读量:11749   会员投稿

百色学院立足革命老区,主动担起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使命,在课堂教学、学术研究、艺术教育、社会实践等环节挖掘和利用红色育人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构筑红色文化育人高地,使“红色”成为学校的鲜亮底色。

精心打造“红色”课程

红色文化育人有“高度”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在思政课主渠道上,实施“一室一品”工程,各教研室充分利用百色起义的鲜活事例,找准革命故事与思政理论教育的结合点,让革命故事从历史深处走进当代实践,使思政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导向精准、氛围活跃、效果显著,提高了理论感染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结合地方红色资源,开创了大学生自导自演“红色短剧、红色歌谣、红色舞剧”的教学实践模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开展“图说马克思主义漫画比赛”。学校开设红色微型选修课,截至2021年下半年,红色微型课程达171门(每门课10学时,0.5学分),选课学生6.09万人次。在课程思政方面,充分挖掘思政要素、红色育人要素,建设“全覆盖、全渗透、全参与、有高度”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加强红色文化研究

红色文化育人有“深度”

学校整合校内外力量成立红色文化研究院,深化红色文化研究,推动红色科研育人。获红色研究项目58项,其中“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基因形成与传承研究”等10项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红色文化研究论文400余篇,出版《百色起义与邓小平理论研究丛书》等42部红色文化专著。同时注重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让研究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红色文化课题研究,设立“科研雏鹰”创新训练项目和学生红色文化研究专项课题,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2021年,学校本科生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40余篇论文。

强化红色艺术教育

红色文化育人有“热度”

百色学院是全国11所“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高校之一。学校依托示范基地平台,将红色艺术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实践。组织师生先后10余次深入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百色、崇左、河池等开展调研,收集了500多首传播革命真理、颂扬革命队伍的歌曲和民谣,建立了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广泛开展红色文艺活动,每年开展“红五月”红歌传唱、庆七一“颂歌献给党”、“唱红歌校歌”新生合唱比赛、红色故事讲述比赛等红色经典艺术演出。组织成立传承红色经典艺术的学生社团,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有关红色历史的歌曲、舞蹈、短剧等。近年来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创作出800余幅(件)红色艺术作品,在校内外举办了25次红色专题展览,《红灯笼》等4幅作品入选“决胜全面小康”第二届全国农民画作品展,《欢庆党的生日》等37幅作品被广西书画院收藏。

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红色文化育人有“广度”

学校注重发挥实践育人功能,让学生在红色教育实践中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校内实践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打造红色网络思政,开展红色班级文化风采、红色书评、红色手绘地图册等一批红色网络示范活动,实施“大数据+网络红军”师生骨干培养工程,培养3000余名能战斗、能创新的“网络红军”,使之成为支撑学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骨干力量。组建“青年网络志愿者服务队”,利用网络互动平台,积极宣传党的理论成果和红色文化。线下设立“红美之家”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将红色文化延伸、浸润到学生公寓,让“红美之家”成为学生走向社会前的练兵场、实践地。校外实践形式多样。每学年新生入学后,组织学生到百色起义纪念馆、纪念碑与红七军军部旧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带着思考去感受历史。学生带着红色文化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农村巡演,让优秀文艺作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组织学生参加“五月的鲜花·我们的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大型演出和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其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开展“百年百村百场百人讲”活动,组织百名“青马学员”赴边疆民族地区理论宣讲;立项资助35个红色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到基层开展形势政策宣讲和红色文化调研,让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学习者、实践者、传播者。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