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张艺谋退场,“实景演出第一股”印象股份依赖单一门票收入

时间:2025-04-09 20:18:56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0453   

子弹财经

左星月

王亚静

倩倩

颂文

以天为幕、以地为台、背靠大王峰、面对九曲溪,在张艺谋的指导下,来自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享受。

近日,《印象·大红袍》背后的公司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冲刺港交所。

据悉,《印象·大红袍》累计演出超过6200场次,而公司至今十分依赖演出服务。2024年前三季度,演出收入占比攀升至95%。

更关键的是,随着张艺谋等核心创作团队退出观印象后,印象股份新推出的《月映武夷山》能否复制《印象·大红袍》的成功仍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在趋势下,200多元票价能否持续支撑业绩增长,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1、张艺谋执导,靠卖门票赚钱

“山为屏何须作画,水作琴声不用弦。”《印象?大红袍》基于山水实景,让观众用看得见、摸得着,甚至闻得到的方式,将茶文化推介给游客。

2004年,受广西文化厅邀请,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开始接触到实景演出。2004年3月20日,他们共同打造的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开始公演,这也是“印象”系列的开山鼻祖。

《印象刘三姐》开创了中国旅游实景演出先河,一度成为广西旅游的名片。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也成为“印象铁三角”,共同发起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并推出“印象”、“最忆”、“又见”和“归来”四大文旅演艺品牌。

张艺谋曾公开表示:“潮歌是前锋,樊跃是中场,我是后卫。”通过艺术上的通力合作,三位导演陆续制作出了《最忆是杭州》、《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等一系列作品。

其中,《印象?大红袍》是“印象铁三角”的第五个作品,是以双世遗产地——武夷山为地域背景,以武夷山茶文化为表现主题。山水实景演出以“大红袍茶”为主题,分为七个篇章,将武夷山及大红袍茶文化的精髓娓娓道出。

)

武夷山是福建、江西两省重要的林区、茶叶产地。依托武夷山风景区,印象股份拥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印象文旅小镇以及茶汤酒店。

据悉,《印象·大红袍》的演出规模较大,表演团队共有超190名演员,360度旋转观众席可容纳约2100名观众。每年的7月和8月是武夷山旅游旺季,每个月有60场以上的演出。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武夷山旅游攻略”,不少博主都推荐了该实景表演。可见,《印象·大红袍》已经成为武夷山旅游的必经“打卡点”之一。

截至招股书签署之日,自2010年首演以来,该表演已演出超过6200场次,吸引观众超过870万人次。

报告期内,印象股份分别发行门票40万张、91.85万张和63.52万张。公司共有两种门票销售渠道,分别是票务经销商和直接销售。

其中,印象股份向经销商销售的门票属于“批发价”,经销商向观众进行门票转售,于报告期内,经销商的结算价格不超过160元/张,低于向消费者销售的价格。根据美团平台,成人演出门票普通席208元/张。

对于印象股份来说,过于依赖单一业务可能降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存在一定经营稳定的风险。

2、业务单一,酒店、文化小镇收入贫瘠

近两年,文旅行业强劲复苏,印象股份的收入在逐步恢复。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印象股份的收入分别为6303.9万元、1.44亿元和1.06亿元;期内溢利分别为-259.9万元、4750.4万元和3430.1万元。

2024年前三季度,印象股份的收入和2023年同期相比出现下滑,业绩增长承压之际,拓展新业务或许是印象股份需要重视的问题。

实际上,除了实景演出业务外,印象股份其他业务的收入还有待提高。

首先是印象文旅小镇业务。

2019年8月,印象股份成立附属公司印象大红袍文化,主要经营印象文旅小镇,业务主要包括武夷茶博园4A级景区、印象建州美食主题街区、武夷茶习社,以及其他娱乐场所,如印象市集等,为武夷山游客提供更多休闲选择。

报告期内,印象文旅小镇业务的收入分别是302.8万元、361万元和239.7万元,占当期收入的比例为4.8%、2.5%和2.3%。

印象股份的另一个业务是茶汤酒店业务。

茶汤酒店坐落于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以个性化定制风格为特色,均以传统中式元素装饰,拥有50间风格各异、设备齐全的客房。不过,印象股份并未亲自管理,而是与福州泰自然健康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委托管理协议。

对于公司委托第三方管理酒店的原因,印象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由于公司集中劳动资源在实景演出及探索其他商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4日,泰自然的法定代表人何铭峰被限制高消费,是否会影响到印象股份的茶汤酒店业务还有待观察。

不过,茶汤酒店的收益同样不大。报告期内,茶汤酒店的入住天数分别为1865晚、4128晚和2717晚,收入分别为207.8万元、391.4万元和282.2万元。

在入住天数走高的情况下,茶汤酒店却仍在亏损状态。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茶汤酒店的毛利分别为-651.9万元、-551.4万元和-458.6万元。

在依赖《印象·大红袍》演出的情况下,印象股份还需尽快实现“两条腿走路”。然而,印象小镇收入占比低、茶汤酒店亏损等问题也说明,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显得有些艰难。

3、没了张艺谋,下一个《印象·大红袍》在哪?

印象股份是《印象·大红袍》的主办方,武夷山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是印象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持股68.8%,其背后是武夷山市人民政府。

北京印象山水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是印象股份的第二大股东。天眼查显示,其是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据悉,观印象是由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三位导演创立的文旅演艺创意制作和版权运营公司。2015年,三湘印象溢价18.64倍,作价19亿元收购观印象。

按照收购约定,张艺谋自收购重组完成之日起在观印象的服务期限不少于三年。2016年6月交易完成,张艺谋的聘任协议于2019年5月到期。

到期后,张艺谋并未与观印象续约。三湘印象表示,张艺谋与公司的合作方式较为灵活,例如2021年12月的《最忆韶山冲》就是张艺谋担任总导演的作品。

对于印象股份来说,失去了“印象铁三角”后,公司还能推出下一个像《印象·大红袍》似的经典之作吗?

目前,印象股份正在开发新的演出节目。公开资料显示,印象股份设立子公司月映武夷,并于2024年9月开始为新作《月映武夷山》进行公开招标建设,该项目预计在2025年4月首映。

《月映武夷山》的导演由肖向荣、萨迦多吉和池俊组成。相对于《印象·大红袍》里张艺谋的背书,《月映武夷山》的导演团队知名度不算太高。接下来,《月映武夷山》上映后能否受到市场认可还有待观察。

其实,实景演出是一种投资大,回报慢的项目。招股书显示,月映武夷需要支付建设演出舞台集成设备及装置的固定费用6150万元和导演创作服务的固定费用3100万元。

招股书显示,《月映武夷山》的盈亏平衡点在六个月,预计九年半才能够彻底回本。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全新的实景演出项目,如何快速让消费者熟知,并让游客观看演出,营销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印象股份的营销策略较为传统,主要依靠自制短片来开展营销活动。同时,公司在武夷山度假区租赁了两个灯塔广告牌、在武夷山高铁站租赁43个广告牌,以及在武夷山机场入境大堂租赁一个灯箱广告牌。

简单地依靠广告牌来营销的方式或许很难让《月映武夷山》“快速出圈”。此外,对消费者来说,面对《月映武夷山》和《印象·大红袍》两个实景演出,或许有“二选一”的难题。

经常外出旅游的佳佳对「子弹财经」表示,如果去武夷山这样自然景观突出的地方旅游,实景演出不是必要的选择。如果观看的话,也只会选择一个节目。在剧目的选择上,佳佳一般倾向于选择经典节目,不容易“踩雷”。

对于印象股份来说,《月映武夷山》或许需要不同于以往的营销方法,并且打出“差异化”,突出和《印象·大红袍》的不同点,这或许是吸引游客的关键。

可以说,新节目是印象股份寻求业绩增长的一个突破口。只是,公司未来能否靠演出登陆港股,「子弹财经」将持续关注。

*文中题图来自:界面新闻图库。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